导语:初看《欢乐颂》的时候,小编最喜欢乔欣饰演的关雎尔,这个女孩子几乎就是我们每个人被父母期望的样子,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。看上去文静恬淡,乖巧懂事,大学毕业后,按部就班找工作、相亲等等。可是仔细想想,关雎尔这样的女孩子真的好吗?
乖乖女形象的关雎尔,这样的女孩真的好吗?
关雎尔的家庭条件不错,看样子应该算是中产阶级,父母看上去也是有文化的人,家境虽然不能跟曲筱绡家比,但至少在五美中也不错了,比邱莹莹和樊胜美的家庭要好很多。关雎尔一看就是从小像公主一样被养大,父母事事处处都给她安排好,她只需要按照父母给她画好的规划图向前走就行。可是这样的关雎尔真的好吗?
这样的孩子会不自信。关雎尔给人的感觉一直是腼腆、乖顺、性格比较内向,说话做事总是畏手畏脚,甚至还对自己的容貌不自信。明明是个很优秀的孩子,可是面对自己喜欢的赵医生时,她不会像曲筱绡一样勇敢追爱,勇敢表达自己的感情,所以只能看着曲筱绡跟赵医生在她面前恩爱如蜜,她只能躲在没有人的角落暗自伤心,却丝毫没有办法。
这样的孩子独立性不够。关雎尔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,也已经大学毕业都参加工作了,可是她对父母的依赖,还是非常强烈。当她的出租房漏水,当她跟邻里发生矛盾的时候,关雎尔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,下意识反应是要给远在家乡的妈妈打电话,问处理事情的方法。从小太听父母话的关雎尔,其实长大后独立性不强,这样的女孩很容易将来成为长不大的巨婴。将来若是身边,或者婚姻里出现麻烦事,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妈妈,典型的妈宝女。
这样的孩子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。关雎尔无论是从感情上,还是工作上,都是一副很被动的样子,遇到自己爱的人,不敢主动出击追求。在工作上也是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这样的人其实就是大多数普通人,在这个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社会里,是不具备什么竞争力的。不是吗?
强势的父母,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!
关雎尔的家庭表面上看,是非常和谐幸福,且各方面都令人十分羡慕的。可是仔细看,在他们家,是女强男弱的状态,关妈妈是个很强势的女人。原著里关爸爸曾经放下尊严去开导女儿“婚恋里一方无限放弃权利,顺从另一方,不过是习惯了,倒也过得下去,但是爸爸不希望你以后的婚姻生活发展成那样子,你不要回避问题,理智考虑……”关爸爸这其实就是在以自己的例子教育女儿,可是此时才教育女儿要学会直面问题,理智思考,不会嫌太晚了吗?
关妈妈不但喜欢控制丈夫,也喜欢控制女儿,关雎尔从小就是在妈妈的看护下一步步按照妈妈的期望长大的。她妈妈的口头禅就是“妈妈还能害你吗?妈妈都是为了你好,你这孩子就是不相信……”。其实现实里,也有很多关妈妈这样的父母,总是打着爱的名义,然后行亲情绑架的事情。他们的控制欲很强,尤其在孩子身上,而且甚少肯定和鼓励孩子,所以养出来的孩子,大都比较乖巧顺从和内向,其实这样的孩子,反而很难有大的成就,不是吗?那么如果是你,愿意有一个关雎尔这样乖巧懂事听话的女儿吗?
《欢乐颂》中关雎尔一直都是乖乖女的形象,她腼腆、内向,听妈妈的话,做事束手束脚,还有容貌焦虑。
当关雎尔对帅气的赵医生一见钟情时,她并没有像曲筱绡一样勇往直前,反而瞻前顾后,束手束脚,只能把爱慕深深埋在心里。
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没有勇气争取,总觉得没有底气,觉得自己不配。
当她后来的男朋友谢滨故意制造误会与关雎尔分手,关雎尔想到的不是对前因后果的分析,而是觉得是自己“丑人多作怪,自作多情。”
遇到感情危机觉得是因为容貌不够出众,不配拥有爱情。
甚至,当出租房里的地漏水,产生了邻里纠纷时,关雎尔竟然第一时间给远在家乡的妈妈打电话咨询该怎么办。
身边出现麻烦事,先问妈妈,典型的妈宝,内心不够独立,不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关雎尔这一系列的表现,关的教育方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《欢乐颂》原著中关雎尔的爸爸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要是一开始就觉得累,以后会越来越难,除非以后两人的关系畸形发展,一方无限放弃权利,顺从另一方。不过只要习惯了,倒也过得下去。但是爸爸不希望你以后的婚姻生活发展成那样子。你不要回避问题,理智考虑。”
关雎尔想不到爸爸竟然放弃面子,用自己的婚姻实例来开导她。
由此可见,关母在家中是比较强势的一方,关雎尔的爸爸对她也是无限顺从。
家庭中一旦有一个人处于强势地位,这个人就不会仅仅满足于对配偶的控制,她/他会力图控制家里每一个人,身为独生女的关雎尔自然就逃不出妈妈的掌心。
所以,关母可以不征求女儿的意见,给女儿安排一场又一场相亲,可以在听说女儿有了男朋友后,不与女儿商量立马到女儿男朋友的家乡做调查。
而关母所有的强势和干预,还都有一个看起来非常合理的理由——“我这是为你好”。
妈妈还能害你?妈妈做什么都是为你好,可你这孩子就是不相信。
这句话是最经典的道德绑架和情感勒索。这是很多父母的口头语。
这句话的暗语就是,我什么都为你好,所以你不能反抗,你反抗就是不识好歹,就是没良心,就是辜负了我的一片好心。
很多情况下,只要父母一说这句话,孩子们都是无法接招的,只有乖乖顺从的份。关雎尔也不例外。
关雎尔哑口无言,她从小到大都不是妈妈的对手。
你当初要是听妈妈话留在家里好好做银行,不仅业务照学,现在早被好人家抢去结婚了,哪里还会天天半夜加班加到哭,饭碗随时会丢,追个什么背景都没有的普通公务员还得你爸妈帮忙?你想过你错在哪儿?你让妈妈怎么敢放手让你自己选择?就是为了你自作主张找的这个工作,爸妈只能降格加收小谢这个人。
这段话有三层意思,第一,你不听我的话,才会造成你现在的困境;第二,你太无能,找个对象还要爸妈帮忙;第三,我们现在的困境,都是你的错误选择造成的。
句句都是责备和否定,极度贬低孩子,让孩子产生极强的心理负罪感,还有无法反驳的无力感。
这些话的目的是要表达“你不行,我行,所以你要听我的”,进一步对孩子的人生进行干预和掌控。
这种长期以来的否定和挑剔,会让人不自信,唯唯诺诺,不敢轻易做决定。久而久之,掌控者越来越强势,被掌控者越来越软弱,永远进行恶性循环,难以摆脱这个怪圈。
关母自以为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,但是她的种种行为一是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掌控欲,二是对孩子的极度不信任。以为家里唯她正确,忽略其他家庭成员的智慧。
她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应该有对自己人生的决策权。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,对孩子自尊心的一再打压不会让孩子更加强大,只会让孩子更软弱。
正是因为她长期以来的被妈妈打压被挑剔被否定,以至于虽然关雎尔拥有大学本科学历,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,工作能力也不错,甚至凭自己的能力在上海站稳脚跟,但是她却永远都充满焦虑,充满不安全感,极度不自信,需要不断地跟外界确认自己的价值。
生活中,不乏关雎尔母亲这样的父母,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意识到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,她/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应该得到尊重和对自己人生决策的权利。
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指点和帮助,而不是对父母唯命是从。
不要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又怪孩子飞不起来。
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80后90后的这代人成了时代的小白鼠,各种改革带来的效果都深刻地影响着这一代人,比如教育、工作、婚恋还有成长等等,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,所以在那一代人中产生了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——独生子女,并且这样的家庭绝不在少数,很多人都说独生子女好,最起码在成长的时候能够完全享受父母全心全意的爱,这也许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这样想,但是如果站在这些独生子女的角度,可能未必就这样想了。
我们就拿大家都很喜欢的《欢乐颂》这部剧来说吧,欢乐颂22楼五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关雎尔了,这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,从小都在父母设定的框框架架中长大,不敢逾越边框半步,不管是做人还是学习,或者是后来的工作都中规中矩,这样的人生似乎也不错,没有波澜壮阔,但起码会平顺无波,但是在已经能预见的人生旅途,那还有什么意义呢?
我们在关雎尔妈妈的身上多多少少看到了很多妈妈的影子,其实关雎尔的妈妈就是那种非常传统的妈妈,看上去似乎没有受过生活的苦,对孩子的期望也就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,凡事顺顺当当,将来找个工作安安稳稳过一辈子,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安顺遂,关雎尔的妈妈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,她非常爱自己的女儿,也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女儿。
人家都说天下的儿女各种各样,但是天下的妈妈基本上都是一样的,作为一个母亲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,关雎尔的妈妈也是一样,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在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情,她希望孩子变得优秀,所以关雎尔的妈妈在教育关关的过程中,其实控制欲是很强的,关雎尔妈妈总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一股脑儿灌输给关关,从来不考虑这些是不是关关真正需要的,在强势又控制欲强烈的母亲陪伴下,关雎尔按照母亲的希望在成长着。
可是有一天关关长大了,自我意识开始觉醒,然后才意识到这样的人生并非自己所期望的,她也想到格子外走一走看一看,于是看到了放荡不羁潇洒狂放的谢斌,关雎尔沦陷了,关关难道不知道自己跟谢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匹配吗?关关知道,但是这样格子外的尝试让关关觉得新奇刺激,觉得人生还可以这样色彩斑斓波澜壮阔,而不是一潭能一眼望到边的死水。
这也许就是那一代独生子女的悲哀,家里就一个孩子,父母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,在父母的重压下,孩子一定时间内会按照父母给的既定轨道往前走,可一旦孩子大了,自我意识觉醒,就开始慢慢反叛,甚至比较难约束,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刻意地跟父母唱反调而为之,这也许是独生子女的悲哀,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悲哀!
关雎尔妈妈是很多妈妈的缩影,她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妈妈,不管关关是否长大,是否有自己的想法,都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加注在孩子的身上,唠叨监督也是母爱的体现,她是真的爱孩子,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妈妈很累,这样妈妈的孩子也很累,你们说呢?你们怎么看待关雎尔的妈妈呢?